最新消息:2017國產短視頻行業發展回顧與現狀分析
摘要
本文回顧了2017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的發展曆程,分析了當時市場格局、主要平台特點、內容演變趨勢以及麵臨的挑戰,文章從用戶增長統計、平台競爭策略、內容創新方向等多個維度深入探討了這一年中國短視頻行業的爆發式增長,並對其後續發展影響進行了前瞻性評估。
2017年被業界普遍認為是中國短視頻行業發展的"爆發元年",在這一年裏,短視頻從社交平台的附加功能逐漸演變為獨立的互聯網產品形態,用戶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資本市場關注度大幅提升,與傳統長視頻相比,短視頻以其碎片化、社交化、低成本製作和快速傳播等特點,迅速占領了移動互聯網用戶的使用時長,本文將通過詳細梳理2017年國產短視頻行業的發展現狀,為讀者呈現這一新興媒體形態當時的市場表現及未來潛力。
一、2017年短視頻市場規模與用戶增長
用戶規模爆發性增長
2017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呈現爆炸式增長態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移動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4.1億,較2016年同期增長116.5%,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長是在移動互聯網整體用戶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實現的,顯示出短視頻這一形式強大的吸引力。
月度活躍用戶(MAU)數據同樣令人矚目,Trustdata發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指出,短視頻應用的MAU同比增長率高達227.1%,位居各類應用之首,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頭部平台均實現了月活用戶數千萬級的跨越式增長。
用戶畫像特征
2017年的短視頻用戶呈現出年輕化、下沉化和女性占比提升三大特征,數據顯示,30歲以下用戶占比超過70%,其中18-24歲群體最為活躍,地域分布上,三線及以下城市用戶占比從2016年的46%上升至58%,顯示出短視頻在下沉市場的強大滲透力。
性別比例方麵,不同於早期短視頻以男性用戶為主的局麵,2017年女性用戶比例顯著提升,主流平台基本實現了性別均衡,部分美妝、時尚類短視頻平台女性用戶占比甚至超過60%,這一變化對短視頻內容生態產生了深遠影響。
用戶使用習慣
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從2016年的約30分鍾增長至2017年的近70分鍾,單日啟動次數超過8次,高峰使用時段集中在午休(12:00-14:00)和晚間(19:00-23:00),這表明短視頻已經深度融入用戶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重要的休閑娛樂方式。
二、2017年主要短視頻平台競爭格局
快手:草根文化的代表
2017年,快手憑借其"記錄生活"的理念繼續領跑短視頻行業,不同於其他平台的明星策略,快手堅持去中心化分發機製,使普通用戶獲得更多曝光機會,數據顯示,2017年快手日活躍用戶突破1億,用戶上傳內容量日均超過1000萬條。
快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強大的用戶生成內容(UGC)生態和獨特的社區文化。"老鐵文化"在這一年趨於成熟,形成了特有的用戶互動方式和話語體係,快手在下沉市場的優勢進一步鞏固,三四線城市用戶占比超過60%。
抖音:新興勢力的崛起
雖然2016年方才上線,但抖音在2017年展現出驚人的增長勢頭,其差異化定位在於打造"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通過15秒創意視頻配以流行音樂的形式吸引了大批年輕用戶,2017年春節期間,抖音日活用戶突破1000萬,到年底已達7000萬。
抖音的成功源於精準的產品設計:簡單易用的剪輯工具、豐富的音樂庫、基於算法的高度個性化推薦,2017年下半年,抖音啟動"明星戰略",簽約嶽雲鵬、迪麗熱巴等明星入駐,進一步提升了平台影響力。
其他重要競爭者
火山小視頻主打"用視頻賺錢"的模式,通過補貼激勵用戶創作;西瓜視頻依托今日頭條的流量優勢迅速擴張;美拍則聚焦女性受眾,強化美妝、時尚內容生態,騰訊重啟微視項目,微博加大秒拍和一直投入,顯示出傳統社交平台對短視頻賽道的重視。
三、2017年短視頻內容生態演變
相比2016年以搞笑、段子為主的內容生態,2017年短視頻內容呈現明顯的垂直化、專業化趨勢,除娛樂內容外,知識科普、生活技巧、美食製作、旅遊見聞等內容類型迅速崛起,數據顯示,2017年新增短視頻內容標簽超過2000個,涵蓋各個生活領域。
教育類短視頻在這一年嶄露頭角,quot;一分鍾物理"等賬號通過生動形象的短視頻解釋科學知識,獲得大量關注。"鄉村生活"、"傳統工藝"等鄉土題材也贏得城市用戶的喜愛,反映了都市人群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2017年見證了專業機構和自媒體大規模進入短視頻領域,傳統MCN機構紛紛轉型,組建短視頻創作團隊;報社、電視台等專業媒體開設短視頻賬號;獨立創作人也迅速成長,形成了初具規模的PGC生態。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專注於短視頻內容生產的MCN機構從年初的不足100家增長至年底的800多家,這些專業機構帶來了更高質量的內容,同時促進了商業化探索,廣告植入、電商導購等變現方式開始普及。
互動形式創新
短視頻不再是單向傳播媒介,2017年出現了多種互動新形式,抖音的"挑戰賽"鼓勵用戶參與特定主題創作;快手的"連麥直播"實現創作者與粉絲實時互動;各種貼紙、濾鏡特效降低了創作門檻,增強了趣味性。
用戶參與度顯著提升,平均每個熱門視頻能獲得上千條評論,評論區形成了獨特的社群文化,一些熱詞如"前方高能"、"太真實了"等從短視頻平台走向全網流行。
四、2017年短視頻行業麵臨的挑戰
隨著影響力擴大,短視頻內容審核問題日益凸顯,2017年相關部門先後約談多家平台,要求加強內容管理,低俗、惡搞、危險模仿等不良內容成為監管重點,各平台不得不擴充審核團隊,快手宣布審核人員增至5000人,今日頭條則表示投入1萬人進行內容把關。
同質化競爭嚴重
盡管平台定位各有側重,但內容同質化現象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顯現。"網紅打卡地"、"換裝挑戰"等內容在各個平台被反複模仿創作,用戶審美疲勞初現,如何保持內容香蕉视频APP官网下载安卓版度成為行業共同挑戰。
商業模式尚不成熟
雖然流量增長迅猛,但多數平台仍處於虧損狀態,信息流廣告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廣告主對短視頻廣告效果仍存疑慮,電商導購、知識付費等新型變現方式尚在探索階段,尚未形成穩定規模,高昂的內容補貼和寬帶成本使平台麵臨巨大財務壓力。
五、2017年短視頻發展趨勢分析
2017年,AI技術在短視頻領域的應用明顯加速,算法推薦更加精準,平均停留時長提升30%以上;麵部識別、肢體追蹤技術使特效更加豐富;AI剪輯工具的出現降低了專業門檻,技術正從底層改變內容生產方式。
國際化布局啟動
意識到國內市場趨於飽和,主要平台開始出海尋找增長點,抖音以TikTok品牌進軍國際市場,在東南亞表現搶眼;快手在俄羅斯、韓國等市場試水;今日頭條收購Flipagram加強美國市場地位,中國短視頻應用的全球化競爭拉開序幕。
與傳統行業融合加深
短視頻不再隻是娛樂工具,開始深度賦能傳統行業,2017年,"短視頻+電商"模式在淘寶等平台取得成功;教育機構利用短視頻進行課程營銷;地方政府通過短視頻推廣旅遊景點,短視頻作為一種新型媒介,正在重塑多個行業的營銷方式。
六、結論
2017年對中國短視頻行業來說具有裏程碑意義,用戶規模突破臨界點,主流平台確立市場地位,內容生態趨於多元,商業化探索初見成效,盡管麵臨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等挑戰,但短視頻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內容形態之一。
長遠來看,2017年奠定的用戶基礎和市場格局將持續影響行業發展,技術創新、內容深耕、商業變現將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焦點,國產短視頻平台已顯示出國際化潛力,有望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新渠道,回顧2017,香蕉一级视频可以清晰地看到,短視頻不隻是一種流行現象,而是代表著內容消費方式的結構性變革。